项目介绍


一、学校变电站仿真研发历程简介

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虚拟仿真教学研发工作起步较早,早在2007年就和企业联合开发110千伏变电站二维仿真系统,2010年又开发了发电厂仿真系统,2011年成立虚拟仿真中心,2013年开发220千伏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,2018年建立仿真实物模型实验室,2019年开发变电站虚拟仿真(VR)系统,拥有扎实的研发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。

12.png

二、硬件基础

目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三维仿真实验室1个,发电厂仿真实验室1个,电力综合仿真实验室1个,变电站虚拟现实(VR)实验室1个。拥有微机180台,教学用15㎡大型3D显示屏及定位设施一套,VR设备50套,可同时满足200人的仿真教学需要。

VR实验室图片

三、研发团队

变电站虚拟仿真实验项目,由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团队进行研发建设,该团队共有成员成员近20人(其中企业技术人员6人),成员中拥有“河南省教学名师”,“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”等荣誉称号,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,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教学科研成果。

四、项目意义

变电站倒闸操作是指电气设备由一种状态变换到另一种运行状态,由一种运行方式转变为另一种运行方式的一系列有序的操作,是变电运行的重点、难点工作之一,是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核心内容之一。该项技能在电力企业培训存在着安全风险高、操作机会少、故障处理机会少、高成本、针对性不强等多方面的问题。而在学校建立真实的变电站环境,设备造价昂贵,占地面积大,成本高昂,且同样存在安全风险。

13.png

五、项目目的

本虚拟仿真项目主要针对《发电厂电气部分》课程及变电运行工程训练环节开设,可提供真实变电站操作场景,针对性地开发常见倒闸操作和故障处理练习,避免了现场高电压的安全风险,且针对性强,学生可自主练习,大大降低培训成本,提升培训效率,同时还可解决培训设备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及时更新的问题。

六、项目主要功能模块

根据实验教学需要,本项目主要包括变电站电气设备结构认知、变电站巡视、变电站倒闸操作、变电站故障处理、变电站高压试验五个方面的实验内容,共计32个学时。包含教学、练习和考核三种模式,可实现无教师参与的自主式教学及考评。

14.jpg

本项目以真实的变电站为仿真对象,让学生掌握主要设备的结构与作用、通过系统平台发布操作任务,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,并在仿真机上实现相关倒闸操作,训练学生正确操作设备,考核学生对电力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,然后生成实验报表。

七、申报实验内容

本次申报的实验项目为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其中1项实验:110千伏母线及PT由运行转检修,共2学时,操作票20余项,操作步骤近50步,主要使学生掌握变电站母线及PT由运行转检修操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。

image.png

八、实验过程

学生首先登录账号,然后学习实验须知,并预习实验原理,预习后。可进行倒闸操作的测试,测试通过后可开始实验。实验分为三个模式,先根据教学模式自主完成操作过程学习,然后在练习模式下,根据语音提示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,练习熟练后可进入考评模式,完成实验后系统将根据步骤的正确程度自动评分,完成考评,并生成操作学习记录及实验报告。

16.jpg

九、运行成效

变电站虚拟仿真实验运行3年以来,已供我校1682名学生使用,目前该项目已扩展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领域,同时与部分高校及机构开展合作。未来我们将继续研发电力系统相关的虚拟仿真教学内容,进一步提高学生及相关技术人员技能,提升工程实践素养,为电力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。






0.094318s